钢市企业在原材料采购到加工生产到销售都要靠物流来运行,物流就是钢企的双腿来带动钢企市场发展的。但是目前我国钢铁物流依旧保持传统模式,现代化水平不高,效率相对也比较低,而且成本偏高,服务功能也不完善,不能适应钢铁生产和钢贸发展的现代化需求,在一些方面上抑制了钢企的发展,接下来我们来分析分析其主要问题:
钢企物流管理比较分散,缺乏整体规划 我国大部分钢企物流资源和运输资源集中整合不足,缺乏整体规范能力,物流管理还没有在传统管理模式中脱离出来。各物流环节被分割断裂,这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增加无效作业的环节、信息流通不畅等等。分散的单项物流不可能形成系统物流,不利于物流过程整体效益的发挥。 钢铁企业物流管理的专业程度相对比较低。 我国很多钢铁企业依然保持传统经营模式,物流被简单地认为是企业采购、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一个辅助工具,物流管理的专业化程度比较低,物流的真正价值很难体现出来。一部分钢铁企业通常只有铁路运输、公路运输和海洋运输三种方式,原燃料和产品运输难以选择最有效、最合适的流通方式,造成物流成本一直居高不下。
物流基础设施比较落后。 物料出入库机械化程度低,人工搬运车、手推叉车和普通起重设备占到69%以上,很少采用现代化搬运工具,甚至很多小企业还在采取手工装卸。我国钢铁物流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的建设规模和发展速度都不能适应现代物流的需求。输车辆种类有限,很难做到根据承载货物的种类、重量、尺寸配备合理的运输车辆。
钢企物流的信息化水平偏低。 物流信息化是指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的信息进行采集、分类、传递、汇总、识别、跟踪以及查询,用来实现对货物流动过程的控制。我国一些钢企物流信息化水平低,企业内部没有现代化的物流信息系统,没有强大的信息收集和信息处理技术作支撑,无法对物流过程做到优化调度和全程跟踪。 物流专业人才匮乏。 钢铁物流在运营和管理模式上与其他行业的物流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显得更加重要。目前我国钢铁企业物流管理和物流操作人才的培养还比较落后,钢铁企业对物流管理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知,运输调度人员和仓库管理人员大都缺少现代物流知识培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