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钢铁行业的实体经济增速放缓和企业效益下滑,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造成的。但是产能过剩问题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以钢铁行业为例,这充分说明我国钢铁产业已发展成熟,足以支撑起国家实体经济的发展。可是,就目前的形势而言,钢铁行业普遍微利甚至亏损,已成为实体经济下行的主要因素之一。化解产能过剩是一个筛选的过程,钢铁行业只有打破产能过剩、银行限贷、环保、铁矿石垄断所形成的“四面楚歌”的困境,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抢抓机遇,才能破局发展。
对于产能过剩,我们要细细剖析,到底是哪些品种供大于求,并将那些利用率低的产能削减掉。而且,产能过剩并不意味着产品过剩。我国钢铁企业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未进入。其实,化解过剩产能就是对过剩产能的整合、整顿,也是一个筛选、淘汰的过程。钢铁产能过剩是一个积重难返的问题,在化解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企业的银行贷款、就业等。化解钢铁产能过剩要站在产业的高度,以历史和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一、要靠市场机制,强者生存;二、要靠环保,达标者准入;三、要靠政府和银行,与企业形成责任共担的机制;四、要靠质量,提高品种质量效益。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打破国外铁矿石垄断的制约,那么即使产能过剩化解了,钢铁行业发展还将受到影响。
多年来,我国铁矿石进口量一直稳居世界第一,但钢铁企业却没有在贸易活动中获得相应的市场主导权,导致钢价涨不过矿价。首先、国家有必要对铁矿石开展反垄断调查,推出关于铁矿石反垄断的具体政策和措施。其次、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等组织要发挥作用,组织广大钢铁企业统一行动,定向采购,协同对接。面对高居不下的矿价,钢铁企业要盈利,只能在生产过程中精打细算、挖潜增效,但仍无法承受矿价上涨的巨大成本压力,因此,企业要在采购降本方面下功夫。
眼下钢铁行业形势不容乐观,但危中有机。越是在困难形势下,越要坚定信心、认清形势、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化解产能过剩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机遇。如果我们把目光放在这一市场空间,及时对产品结构进行调整,将大大提升核心竞争力。钢铁企业要将自身发展融入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中,从而获得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这也是企业管理升级的机遇,可以通过信息化建设,推进精细化管理和“两化”融合。此外,钢铁企业要积极研究环保政策,加大环保投入,借助国家严格环保监管和执法的契机,早日实现绿色发展。在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钢铁仍然会处于重要地位,这一点毋庸置疑。关键在于随着经济的转型发展,钢铁业也必须及时转型升级。钢铁转型升级的关键是创新。希望国家在财税、贷款等政策方面,加大对钢铁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
|